基建投资正掀起一轮“赶工潮”。“最近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好,赶在雨季来临前,我们正抓紧把上半年计划完工的项目收尾。这个月月底要进行年中竣工盘点,还要做下半年的开工计划。”重庆某央企施工企业相关负责人王华(化名)日前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
聚焦有效投资稳增长,近期,从项目端水利、交通等领域重大项目“加速跑”,到资金端加快3.45万亿元专项债发行使用、调增8000亿元政策性信贷额度等“快落地”,一大批项目集中上马,一系列配套举措密集实施。业内人士表示,随着稳增长的紧迫性进一步上升,基建将更加充分地发挥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将有更多配套措施出台,全年基建投资有望超出此前预期。
基建投资“加速跑”
5月以来,项目投资建设掀起新热潮,一大批重大项目落地生根。
6月6日,大藤峡水利枢纽灌区工程开工建设。该项目是国务院部署实施的150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也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今年重点推进开工建设的6大灌区之一,总投资80.08亿元。作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的重点工程,厂通路项目正在“抢工期”。截至目前,北京段已开始路基试验段铺设,河北段路基工程已完成40%,工程稳步推进。此外,广西、湖北、湖南、云南、贵州、福建、河北等多地重大项目于近期密集开工。
“临近6月,施工企业进入年中阶段性竣工,且7月至8月高温多雨不利于施工,项目工地会出现一波‘赶工潮’。”业内人士分析说,国务院近日印发《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下称《一揽子政策措施》),预计基建领域将迎来更多增量资金支持,推动稳投资政策加快落地生效。
《一揽子政策措施》提出,加快推进一批论证成熟的水利工程项目,加快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因地制宜继续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
目前,全国在建重大水利工程投资规模超过1万亿元。水利部日前表示,2022年国家部署推进的55项重大水利工程已开工12项,6月底前将再开工6项。包括南水北调中线引江补汉工程、安徽省包浍河治理工程、长江芜湖河段整治工程、福建闽江干流防洪提升工程、湖南大兴寨水库工程、黄河下游引黄涵闸改建工程,预计上半年累计开工项目将达到18项。
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也是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发力点之一。交通运输部负责人近日表示,将确保“十四五”时期完成新改建高速公路2.5万公里。将重点推进川藏铁路及配套公路工程、京港澳高速公路广州至深圳段改扩建工程、深中通道海中桥隧主体工程等一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重点项目。
在国务院作出部署后,近期各地的稳经济一揽子措施纷纷出台。记者注意到,稳投资被作为重中之重,不少地方在加快水利、交通、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等方面明确了“施工图”。如四川省提出,年内全面开工建设成达万高铁等3个铁路项目、西昌至香格里拉等7个高速公路项目,建成高速公路500公里,新改建国省干线及港口集疏运公路1500公里、农村公路1.5万公里,实施村道安防工程9000公里、平安渡运工程50个。开工建设米市水库、三坝水库等水利工程。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产业室主任、研究员魏琪嘉表示,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基建投资见效快、拉动强,将及时发挥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预计有更多配套支持措施出台。
“中央层面多次强调基建投资的重要性,不仅政策支持覆盖面逐步扩大,而且在信贷融资、审批流程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保证重点项目及时、尽早开工。当前,疫情影响逐渐消退,基建项目将迎来一轮‘赶工潮’。”开源证券分析师张绪成表示。
新基建获青睐
实施精准有效投资,各地新老基建双管齐下,纷纷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6月2日,广州市发布的《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5月23日,湖南省工信厅发布的《湖南省“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名单(2022年)》提出了湖南省2022年“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涵盖5G建设及应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领域,总投资额超过200亿元。
5月以来,多地集中开工一批新基建项目。5月16日,山东省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中国移动(山东济南)数据中心二期项目建设工地举行。云南、贵州、重庆等地集中开工的重大项目中,也涉及多个数字经济项目、新型基础设施项目。
推进新基建的制度保障正加快完善。国家发改委近日表示,正牵头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部署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实施“东数西算”工程。同时,将加快出台数据要素基础制度文件,建立保障权益激活价值的数据产权制度,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制度,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以及建立安全可控、弹性包容的数据要素安全治理制度。研究起草推动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组织专项工程,提升行业整体数字化水平。
“新能源和‘数字新基建’具备战略意义,契合一揽子政策措施的诸多方向,长期前景值得看好。”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称。魏琪嘉认为,随着应用场景不断丰富,新基建发展空间将会越来越大,投资前景广阔。
多路资金驰援
基建投资吹响冲锋号,项目建设资金也正加速到位。一方面,《一揽子政策措施》明确,加快今年已下达的3.45万亿元专项债券发行使用进度,在6月底前基本发行完毕,力争在8月底前基本使用完毕;另一方面,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对金融支持基础设施建设,要调增政策性银行8000亿元信贷额度。
财政部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各地已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2.03万亿元。兴业证券预计,专项债发行使用将进入高峰期,有望驱动基建投资持续加快。
明明表示,考虑到专项债加快发行使用、金融机构加大支持力度和盘活存量资产等多措并举,今年基建投资可能在二季度末到三季度形成高点。
除加快发行专项债券、加大信贷支持等外,进一步开辟新的融资方式支持基建投资是当前要务。
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发布的《中国基础设施REITs创新发展研究》显示,中国基础设施存量规模超过100万亿元,若将其中的1%进行证券化,即可撑起一个万亿元规模的基础设施REITs市场。
“地方政府拥有巨量的存量资产,如能有效盘活存量资产,不仅有助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还可筹集更多建设资金,促进稳投资、稳增长。”大岳咨询董事长金永祥表示。
还有机构认为,当前发行特别国债以支持扩大有效投资、提振内需的必要性上升。
机构预期,项目建设资金加快到位,将有力推动项目进度,支持更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从而更好地发挥基建投资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预计全年基建投资增速将达到13%,超出此前市场各方预期。”国信证券分析师任鹤说。
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