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桥”为媒,大湾发展展新篇
深中大桥:见证世界之最
天堑通途,长虹卧波
高塔耸入云端、桥梁若游龙飞动
在广阔的伶仃洋上
一条S型“巨龙”穿云破海
擎起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脊梁”
深中通道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区域
横跨珠江口东西两岸
联通着深圳、广州和中山三地
是全球首个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
其中,深中大桥拥有众多“世界之最”
构成了伶仃洋上绝美风光
成为了万众瞩目的“超级工程”
创五项世界之最
深中大桥于2018年9月开工
是深中通道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
全长2826米,为主跨1666米的
三跨全漂浮体系钢箱梁悬索桥
创五项世界之最:
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
世界最高通航净高海中大桥
世界最大海中悬索桥锚碇
世界最高悬索桥抗风检验风速
世界最大体量钢桥面热拌环氧沥青铺装
建设过程中
中交二航局项目团队
创新10余项关键技术、获6项专利
《海相淤泥区大跨悬索桥
水中锚碇柔性筑岛结构设计
与施工关键技术研究》技术创新成果
首创开阔海域大跨悬索桥
水中锚碇快速筑岛施工及控制关键技术
经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
并获中国公路协会一等奖
今天,一起来看看
这座世界级桥梁是如何建成的
01 水中“夯基”
在两座高主塔的两边
有两个钻石模样的巨大锚碇
这是大跨径悬索桥重要的受力结构之一
深中大桥单个锚碇重约100万吨
面积相当于17个国际标准篮球场
是当前世界上最大海中锚碇
它就像两个大大的“称砣”
用自己的体重“压住”了整个桥梁
和日后行驶在桥上所有车辆的重量
面对质量控制难度大
施工数据获取难等难题
建设团队利用信息化技术
创新开发VNC远程控制设备
实时获取施工控制画面
利用“智能眼睛”
OCR光学字符识别工具
抓取施工数据
为大桥建设贡献力量
02 空中“筑塔”
深中大桥通航净高76.5米
比世界主航运通道——
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上的
桥梁通航净高高出10米左右
这是目前世界最高通航净空的海中大桥
距离海面26层楼的高度
足够容纳两艘上下叠置的泰坦尼克号
要实现这样的通航净高
就要在伶仃洋上建造更高的大桥主塔
建设团队自主研发一体化智能筑塔机
7400吨预制成型的钢筋
5万立方米的混泥土
48次的浇筑
仅用一年的时间
这座90层楼高的桥塔便拔“地”而起
面对施工期台风骚扰
“高盐、高湿、高热”三大难题
建设团队还创新研发
桥塔施工智能控制系统和管理系统
自动化减人、机械化换人
智能化控制、信息化流程
让空中作业唾手可得
减少了50~60%的高空作业工人
安全、优质、高效
03 风中“牵线”
深中大桥钢结构用钢量约8.5万吨
相当于两座国家体育场“鸟巢”的用钢量
要拉起如此重的桥梁
就需要拉力更大的主缆
深中大桥单根主缆直径为1.06米
由25000多根直径6毫米的钢丝组成
钢丝的强度为2060兆帕
每根小小的钢丝都
足以吊起4辆家用小轿车
两根主缆的总缆力将近30万吨
大桥位于离岸远海、强风区
缆索牵引、猫道施工、主缆架设等
受强风影响严重
架设精度及测量控制难度大
一不小心就会风动、索动、人也动
传统施工中,索股架设都是人工牵引
从这头桥塔出发,那头桥塔落下
速度慢、人力耗费多
为牵好这条“线”
建设团队发明了
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
索股无人跟随牵引机器人
大大减轻人力、降低劳动强度
通过在缆索设置智能相机
实现光学拍摄和智能分析
形成了大跨悬索桥缆索
大大提升了悬索桥猫道和索股
架设速度、精度
浩瀚辽阔的伶仃洋之上
桥塔矗立、桥面蜿蜒入海
这座拥有多项“世界之最”的深中大桥
在茫茫大海中变许多不可能为可能
2024年,深中大桥斩获
被誉为桥梁界“诺贝尔奖”的
“乔治·理查德森奖”
备受世界赞誉
向大桥建设工作者致敬、点赞!